近日,冷空氣持續(xù)來襲,不少騎電動自行車出行的市民紛紛“全副武裝”:套上擋風被,,將厚外套或長外套反穿,,通過這種方式擋風;戴上車把式手套,,更有甚者在車上加裝了擋雨棚,將其和車架緊緊“焊”在了一起。
消防部門提醒,,這些所謂的“御寒神器”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駕駛?cè)苏陲L擋雨,卻也存在諸多安全隱患,,容易引發(fā)交通事故,。
■擋風被引發(fā)的交通意外多發(fā)
近日,,南京江寧東山交警中隊接報一起警情。一名男子躺在馬路旁,,頭部血流不止,,傷勢較重。傷者被救護車送走后,,現(xiàn)場留下了滿地的電動自行車碎片和一件擋風被,。
監(jiān)控畫面顯示,男子在電動自行車上加裝了擋風被,,在騎行過程中,,其身子縮在里面,車速有些快,,在行駛中偏離了路線,,連人帶車撞向一旁的路肩。
無獨有偶,。江蘇泰興,,一輛電動自行車與轎車發(fā)生碰撞。交警發(fā)現(xiàn),,這輛電動自行車加裝了擋風被,,導致車主操作受限,雙手無法支撐緩沖,,造成較大傷害,。
■這些“御寒神器”為騎行安全帶來哪些風險?
影響車輛靈活度 擋風被比電動自行車車體寬出一截,,雖然御寒效果很好,,但身體大部分都被包裹住了。在緊急情況需要快速反應時,,這種不靈活性可能導致避讓不及,,從而引發(fā)碰撞事故。
限制手部操作 加裝擋風被后,,騎車人的手腕,、手臂甚至是手肘處,在用力時會遇到衣物阻礙,,使得操作靈活性受限,,降低了其對車輛平衡的掌控能力。
易發(fā)生鉤掛事故 擋風被一般比較寬大,,下半部分過長,,很容易在騎行過程中很容易和旁邊的物體發(fā)生鉤掛、摩擦,,甚至還有可能被卷入車輪,,引發(fā)交通事故,,造成二次傷害。
增加火災風險 擋風被和車把式手套通常使用聚酯纖維作為填充物,,絨布做內(nèi)襯,,這兩樣都是易燃物。在給電動自行車充電時,,車主一般都不會特意拆除擋風被,,如果充電器或充電線被擋風被蓋住,會影響散熱,,可能引發(fā)火災,。此外,聚酯纖維還很容易發(fā)生靜電,,也增加了火災發(fā)生的風險,。
■建議佩戴安全保暖的頭盔、手套,、護膝等
切勿將衣服反穿,,盡量選擇有保暖效果的安全頭盔,上身可選擇保暖面料的棉服,、羽絨服,,使用護膝、手套等靈活性強的保暖裝備,,同時露出眼、耳,、鼻和四肢,,保證眼睛看得見、耳朵聽得到,、鼻子能透氣,,四肢活動靈活,這樣可以御寒保暖,,也更加安全,。
需要注意的是,冬天騎行時穿著厚實,,難免會影響身體靈活度和觀察力,。因此,騎車通過路口時,,一定要“左顧右盼”,,確保安全再通過?! ?/p>
(區(qū)應急管理局提供)